森活館
一個闡述早期太平山伐木工人的居家生活情形的展示館, 裏頭充滿了古早味及木頭香味, 令人一踏入即感受到溫馨的氛圍, 遊客來此除了瞭解山上人為生活辛苦的勞作外, 還有他們的生活智慧, 以及充滿濃濃的人情味.
森活館
一個闡述早期太平山伐木工人的居家生活情形的展示館, 裏頭充滿了古早味及木頭香味, 令人一踏入即感受到溫馨的氛圍, 遊客來此除了瞭解山上人為生活辛苦的勞作外, 還有他們的生活智慧, 以及充滿濃濃的人情味.
森活館,早年太平山伐木工人的生活館,是一間以實體及老照片來呈現當年生活在太平山上,山上人的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樂等。進入館內,首先是鮮明格局的劃分,空間上的配置能清楚明白當年長時間居住於山上,屬於山上人們的智慧。最受歡迎的加熱器檜木浴桶,能將一天的辛勞都洗滌乾淨,阿嬤的冰箱-菜櫥仔,更是常常勾起許多大朋友們的回憶,有著火爐的客廳,依稀能感受到當時一家人團聚好不熱鬧的場景,當然也是許多遊客們在此留下全家福的畫面,接著是透著光影的日式緣廊,有著最棒的採光及空間感的設計,讓人足以為它停留捕捉最美好的身影,最後環顧館內一圈,讓人體悟到當年生活在山上的不易,也會更加珍惜現有的便利。
森活館,早年太平山伐木工人的生活館,是一間以實體及老照片來呈現當年生活在太平山上,山上人的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樂等。進入館內,首先是鮮明格局的劃分,空間上的配置能清楚明白當年長時間居住於山上,屬於山上人們的智慧。最受歡迎的加熱器檜木浴桶,能將一天的辛勞都洗滌乾淨,阿嬤的冰箱-菜櫥仔,更是常常勾起許多大朋友們的回憶,有著火爐的客廳,依稀能感受到當時一家人團聚好不熱鬧的場景,當然也是許多遊客們在此留下全家福的畫面,接著是透著光影的日式緣廊,有著最棒的採光及空間感的設計,讓人足以為它停留捕捉最美好的身影,最後環顧館內一圈,讓人體悟到當年生活在山上的不易,也會更加珍惜現有的便利。
現在的住家大都是廁所和浴室共用一個空間,早期台灣的鄉村可不是這樣,不論是一條龍或是三合院建築廁所都是獨立在外的,如此才能既要善用水肥資源也能避開那不好的氣味。而洗澡就在廚房大灶旁,大鼎燒好了熱水洗去農事後的汗水疲憊,那個年代洗澡就是很務實快速的將身體沖洗乾淨。
菜櫥是森活館裡頭陳設的「鎮館之寶」之一,在它底下擺了兩個紅色東西,年輕人大多沒見過也不知道它的用途,真得要有點人生閱歷(就是年紀大啦!)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。識貨的一般都稱它「菜櫥腳」,要很有學問的人才知道專門名字是「蟻除」,將動詞和受詞位置戶互換就成了名詞,只能說中文學問太深奧,像「中華隊大勝日本隊」跟「中華隊大敗日本隊」講的居然是同一件事,就知道老外學中文有多辛苦了。
園區「森活館」早期是守衛室,也曾作為林場單身女員工宿舍,伐木結束後林場轉型為「羅東林業文化園區」,這處空間再次規劃整建成了現在的展館。森活館精心佈置成「山上人的家」,具體而微地呈現當年伐木全盛時期,有2000多人居住在太平山上的生活樣貌。
懂得生活 經濟無慮 時間自由
在現今的時空背景下 成了大多數人的奢求
而森活 在那個材起材落的時代裡
是胼手胝足 踏實過著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山林裡工作
也許粗茶淡飯 也許沒有一例一休
但日復一日努力過著屬於自己和家人的小日子 溫馨而幸福
森活館 看看老照片 聽聽老故事
穿越時空 去體會太平山上人的森活與濃濃的人情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