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園區環貯木池步道與台鐵路軌間的圍牆,被巧心設計為「林場時光廊道」。將太平山林場伐木時期的老照片配上文字說明,黏貼在水泥欄柱上。並在經過藝術處理後,將照片內容的線條復製在鐵板上,加以切割後豎立成圍牆。當遊客不經意地發現,鐵板上的圖案就是一旁的照片,往往發出驚喜之聲。原本剛硬冰冷的阻絕設施也能成為說故事的主角,多巧妙的設計!
但是,在這段環池步道上,最常聽到的反而是遊客的疑惑:
「這圍牆鏽得這麼嚴重,怎麼不上油漆保護?」
「政府真的這麼窮嗎?鏽成這樣還不處理!」
其實遊客門的疑惑是誤會了,鏽成這樣正是當初設計想要的效果。 因應宜蘭潮濕的氣候,多年前就引進了以「耐候鋼」為材料做裝置藝術,當時還引來議員質詢:「為什麼任其生鏽而不上油漆保護呢?」。這件事上了新聞也讓民眾上了一課,原來鏽斑也是一種美。
時光廊道的圍牆就是使用「耐候鋼」製做,它是一種合金鋼,長期接觸空氣中的水分和氧氣,會在其表面形成一道緻密的鏽層,但耐候鋼只是表面氧化不會深入內部,因而不需要塗油漆保護。而它獨特的粗獷和滄桑感,更被廣泛用在藝術創作和建築設計中。
下回當您看著滿是鏽斑的圍牆,或許將更能感受到「林場時光廊道」的歲月痕跡所蘊含的滄桑變化吧?
圖/文 福麟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