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想認識宜蘭的地理環境,可將左手握拳掌心朝外然後張開食指和大拇指,這食指就是雪山山脈,大拇指是中央山脈,兩指尖的虛擬連線是現今海岸線,虎口頂端是蘭陽溪流入平原處。很久以前兩山脈之間原本是海灣,靠著蘭陽溪流水長期不斷將上游山脈崩落的土石搬運、堆積,形成了現今的蘭陽平原。這片沖積平原因為沉積的砂石結構空隙大,成了儲水豐沛的地下水層,這正是宜蘭人常說的:「宜蘭沒有水庫但是我們從不缺水!」。
而豐沛的地下水若遇到了地質結構中的黏土層,被迫冒出地表就形成了宜蘭常見的「湧泉」地質景觀。經過大地層層過濾的泉水清澈冷冽,不僅是最佳的飲用水源還可拿來養殖香魚創造經濟收益。另外宜蘭多處引冷泉水作戲水池、游泳池,還有圳溝旁搭建的洗衣台,都是讓外地遊客欽羨的老天恩賜。
園區的貯木池是日本時代為了開發太平山林業資源,設立太平山林場時以人工挖掘的大水池,作為存放浸泡山上砍伐運送過來的珍貴檜木,避免木頭乾裂造成損失,原本規劃引五結圳水入池,開挖後發現地下湧泉汩汩流出終年不竭,加上雨水挹注就成了貯木池水源,將近一百年來池水不曾枯竭乾涸。但自然的淤積陸化造成池水蓄積量減少,加上今年開春後全台少雨連宜蘭也不例外,貯木池水位逐漸下降,受到影響最明顯的就是池中的魚類,許多面臨擱淺的魚只得側身呼吸苦撐,雖然安裝了抽水馬達汲取圳水,但成效有限。這回烟花颱風的外圍環流帶來降雨可及時幫了大忙,原本乾涸的池底再度被水覆蓋,那些側著身體的魚也能再度悠游其間了。祈願四時更迭自然有序旱澇極端氣候不要發生,但這還是取決於我們自己本身不是嗎?
圖/文 福麟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