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0916-1.jpg

園區「森活館」早期是守衛室,也曾作為林場單身女員工宿舍,伐木結束後林場轉型為「羅東林業文化園區」,這處空間再次規劃整建成了現在的展館。森活館精心佈置成「山上人的家」,具體而微地呈現當年伐木全盛時期,有2000多人居住在太平山上的生活樣貌。

 

精心設計的空間、擺設、甚至每一面牆上的老照片都在敘述著故事,引領我們進入太平山林場曾有過的流金歲月。幾件老傢俱更是畫龍點睛般讓我們走進時光隧道回到從前,往後我們將會陸續介紹這些「鎮館之寶」。

 

位在展館一隅的書房陳設簡潔,兩面開窗採光通風俱佳(因防範強風將雨水灌進館舍,東面窗戶已用雨淋板封閉)。窗前的書桌取材宜蘭山區的檜木,未上漆的原木透著溫潤感,桌面可欣賞檜木特有的紋理如雲行水流,更似一幅水墨山水畫作。書桌樣式樸拙雖少了現今強調的設計感,但整張以原木製作的書桌自然呈現的質感,沈穩、內斂,也正反映了那個時代的處世哲學。

 

民國五十七年政府排除萬難,推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。當時國中、小學生需要的大量課桌椅和公務員用的辦公桌,大多是由位在宜蘭市的退輔會森林開發處木材加工廠製作生產,所用原料主要來自宜蘭棲蘭山區。這張書桌連背板和抽屜的底板都使用原木,不像現在的傢俱幾乎都用合板以節省成本。我們觀察抽屜的接合處捨棄了傳統耗時的榫接工藝,而改用鐵釘釘製以節省時間增加效率,我們彷彿看見當時工人揮汗忙碌,趕製大量訂單的盛況。

 

曾經聽一位退休老師分享,過去在學校用的就是這種辦公桌,民國七十年代政府財政寬裕了,陸續汰換已經老舊搖晃的辦公桌。她服務的學校因為沒有空間堆放,就把一些已無修復價值又沒人要的桌子搬到操場,然後一把火給燒了。同行遊客都發出驚嘆,檜木的哪!多可惜呀!

 

在那個日常隨處可見檜木製品的年代,人們對原木的喜愛,似乎隨著檜木精油逐漸揮發香氣漸失而變得淡薄了。人們不再欣賞多年相處的老舊木製品,目光投向新穎的金屬複合材質展現的現代感。非得等幾十年後,老書桌才能因老舊樸拙的質感,再次得到大家的讚賞,角落這張檜木書桌就見證了這段歷史與蛻變。

 

/文   福麟 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